●在超市、街道图书馆、公园等公共场所设“漂流”书架
●读者看到中意的书,可以随意取阅
●读完后,将书放回“漂流书架”,继续“放漂”
●有想“放漂”的书,可随时放上书架,与人分享……
10月17日,湖南郴州的“晚起的虫”从邮局收到了一本德阿·托隆的《蒙古人远征记—草原帝国争霸史》,这本书来自北京的“键盘手”。
不过,“键盘手”也不是这本书的主人,他是9月20日收到这本来自福建厦门的书的,书的主人是“书生与商人”。
“书生与商人”、“键盘手”和“晚起的虫”此前并不相识,他们都是“图书漂流网”(www.tspl.cn)的书友,他们的交流方式叫做“图书漂流”。
“图书漂流”活动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欧洲,指的是书友将自己拥有却不再阅读的书籍贴上特定的标签后,投放到公园长凳、咖啡馆桌子、博物馆走廊、图书馆楼梯等公共场所,无偿地提供给拾取的人阅读。拾取之人阅读之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如今,“图书漂流”的方式已经扩大到网络并迅速发展延伸。
2001年4月,在美国的一个小村庄,罗恩·霍恩贝克开设了一个图书漂流网站(www.bookcrossing.com),从此,“图书漂流”活动得以迅速发展。短短4年之间,风靡欧美。目前,全世界已拥有超过41万名注册“图书漂流”成员,注册图书超过240万册。网站创始人霍恩贝克自豪地表示:“‘图书漂流'群体的激情总能振奋我的心。”
我国的“图书漂流网”则缘起于创办者laow和jane在瑞士旅行时,在luzern狮子纪念碑前,第一次拾取到漂流书,于是就有了这个网站。目前网站拥有注册书友4000多人,注册图书超过400册,并在北京和乌鲁木齐设有两个“图书漂流”站。
实际上,“图书漂流”在我国并不新鲜。200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湖南卫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等单位,就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了“春天漂流书”启动式,拉开了全国图书漂流活动的序幕。
“春天漂流书”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在街头遗忘性地“放漂”印有特殊标志的图书,读者可以随意选取图书并带走,看完后也可以来换取别的书;其次,在城市主要公共场所设立永久性的“漂流书架”,供人们免费借阅或者以书换书。
据悉,2005年7~8月,在大连啤酒节期间举办的“悦读·大连”大型书展活动中,也设置了“‘图书漂流'活动”,其口号是“读我,给我自由”。
在更早的200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就曾把三本畅销书——石钟山的《遍地鬼子》、洪峰的《革命,革命了》和阎连科的《受活》进行了“放书漂流”。
2005年10月,“‘图书漂流'活动”在上海展开。上海市普陀区第七届“甘泉杯”群众性读书活动是此次活动的策源地。2005年8月,上海市普陀区文明办、文化局和甘泉街道办事处就联合向全区单位、居民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加入“图书漂流”捐赠活动,让书架上的图书通过漂流重新进入社会,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
据悉,从8月初到10月中旬,普陀区的居民可以将自己的藏书送到街道图书馆,并进行登记,贴上“漂流”标签,为放漂做准备。为了保证“漂流书”的可读性,倡议书还对捐赠做出了规定,要求是“1990年后出版、约七成新以上的文学类、社科类、医疗卫生保健类或其他综合类等书籍”。据初步统计,目前普陀区各捐赠点累计收到参与漂流的图书已超过3000册。
目前,上海甘泉街道将在大型超市、街道图书馆、公园等公共场所设3~4个永久“漂流”书架。居民们看到自己中意的书,可以随意取阅;看完后,可以将书放回原来的漂流书架,也可放到其他地点,继续“放漂”;居民们有想“放漂”的书,也可以随时放上书架,供人取阅。
“我们希望以此为开端,使社会成为一个天然图书馆,让社会漂流书香、漂流知识、漂流文明。”普陀区图书馆的负责人说。
“春天漂流书”的组织者、湖南卫视《播报多看点》栏目制片人李泓荔表示,“春天漂流书”计划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全民读书运动,是在构建一个在人群中永久性漂流的开放图书馆,是一个具有浓厚理想色彩、塑造全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的知识工程。它将动员全民读书,并检验读书人的道德底线;同时,“读书漂流”活动中蕴含了游戏情节和神秘感觉,使得原本枯燥的读书活动充满了趣味。
“图书漂流”,不仅是对知识的分享,更是对阅读者素质的考验。如何避免图书的无端丢失?如何防止有人故意毁书?
“‘图书漂流'中,难免存在丢失或被私藏的情况。但我们相信这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图书漂流'的宗旨是分享、信任、传播。”国内的“图书漂流网站”的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