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杂志要多久?"阅读时间"国内国际各不同
1731年,在伦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本“杂志”—《绅士杂志》,而在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上,富兰克林倡导创办了北美第一个图书馆,那也是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出生的年份,同时,法国神甫马若瑟开始把《赵氏孤儿》翻译成法文。
也许我们可以说那是欧洲商人、水手、传教士和士兵带动知识和人口远距离流动的开端,而城市日益成为各种资源交换的中心,第一本杂志诞生在伦敦不是偶然,繁盛的国际贸易让它成为推动新发明和商业冒险的发动机,依附商业活动的城市中产阶级也在不断增加中———虽然老贵族还占有某种心理优势,他们对于报纸、杂志提供的信息的要求远远超过了贵族装模作样的文学趣味。对于新兴的商业人士来说,出海、签约和生产合同真正让“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有了实质意义,阅读同样可以转化为金钱,提供新观点的新闻杂志很快就将传播趣闻的文学同人杂志抛在身后,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越来越发达。
当今中国杂志业同样如此,财经、地产、时装杂志的精装封面已经让文学期刊退到了书报亭最边缘的位置。如何选择一本杂志是读者的自由,而如何观察杂志群像则是研究者的课题。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内容、读者甚至广告额给繁多的杂志分类,但是也可以用阅读时间来定义杂志,对一个读者来说,一期杂志能提供有效信息的文章数量几乎是固定的,可以换算成数字:十五分钟、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
我们认为两个小时是一本杂志的阅读时间的上限,对于绝大多数职业人士来说,两小时是一天用于阅读的最大时间,也可以说是拿起一本杂志并保持阅读热情的最长时间。因此对于一些文学月刊推出“长篇专号”的举动,我认为那不是一种杂志形态的出版物,而是在取代廉价图书的空白———在目前的制度和市场环境下,图书出版业还没有推出轻薄的廉价小说的意图,而让杂志和盗版图书部分代替了这个市场。
图片多寡、文章长度和专业术语的使用频率决定了一本杂志阅读的时间长度。我们认为,“十五分钟杂志”是那种拿起来看十五分钟就能得到自己最近想了解的商品信息的杂志,有着大量的图片、固定格式和具体信息,包括产品的名称,甚至价格。即使这种阅读可能要重复五六次:“三十分钟杂志”集中在新闻性周刊方面,这种杂志拥有最广泛的读者群体,图片和文字的比例、文章内新名词的使用频率以及价格都恰好处于中间位置:“一小时杂志”则是一个最标准的中年男人的读物,文字开始占据优势,它们使用不太难的专业词汇和标志性的符号显示作为杂志的存在;而“两小时杂志”则似乎是历史久远的文学期刊和专业性刊物的领地,事实上,除了出版频率以外,它们和一般图书几乎很少有差别。
当然,图书和杂志的区别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已故视觉艺术家陈逸飞生前就着力推广“杂志书”(Mook)的概念,用大量的图片和简短的报道体描述欧洲时尚都市的线装,类似于“十五分钟杂志”一样。
不过出版不稳定的图书无法像杂志那样提供给我们固定频率的刺激,也很难形成一个象征性的阅读品牌:比如出生在山东蓬莱的美国来华传教士之子卢斯创办的《时代》、《财富》……以及正在形成品牌的中国的杂志群落。(记者 周文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