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阅读:海量资讯时代的阅读大法
   浅阅读现象学:从潜阅读到浅阅读
   深浅阅读观:不对决的分立
   浅阅读时代的12个标签
   喻国明专访:在浅阅读中寻求秩序和逻辑
   当心被浅阅读过滤掉文化营养

   “浅阅读”可休矣

   “浅阅读”的危险
   图书漂流:分享知识的时尚阅读
   图书漂流:让书香飘散开去
   北京上海等10大城市首次举办图书漂流活动
   一天漂走八十本 图书漂流能否 “漂”起来?
   图书漂流遭遇诚信尴尬 谁动了我们的书?
   我国国民读书状况的调查
   阅读热点的读者群分析
   10年阅读热点回溯—保留一份阅读记忆
   2005,阅读不能承受之重
   2006年,将是“手机阅读年”
   "阅读时间"国内国际各不同
   网络阅读时代,纸媒书会不会消失?

   营造E时代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高举轻松招牌 浅阅读喂饱快餐文化

   呼唤有品格的阅读
   错位的阅读
   你的读书姿态什么样?
 
 
 
  深浅阅读观:不对决的分立
                   来源:新周刊 文/胡尧熙

  两代人的阅读观之间只有分立,没有对立。我们在不同的读本之间进行选择,在不同的载体之间进行过滤,其实无所谓深浅,只有读与不读。

  读巴金,理想的阅读状态是慢,最好还配有香茗、青灯,缓慢地培育出有关读书的愉悦感觉。但如果拿起一本郭敬明,所有深刻的阅读经验看上去都变得稚气和可笑。不管快慢深浅,相同的是,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在进行严肃的阅读。

  巴尔扎克和网络小说

  在戴思杰的《巴尔扎克和小裁缝》中,两名初中水平的知青疯狂地寻觅读本,除了根正苗红的阿尔巴尼亚革命电影,他们还像特务一样偷偷找到了反动的巴尔扎克,并认为这是最适合阅读的书籍。我父亲的故事可以证明这部电影所描述的真实性,他下乡后修理了两年地球,随后被派去给农民兄弟的子女们当文化老师,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名正言顺任意看书的机会,并选择了《牛虻》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阅读的起点。

  从名著开始自己的阅读之旅,似乎成为我的父亲那代人的共同特征。除了原料匮乏、选择范围狭窄之外,我毫不怀疑,他们对阅读是尊崇的,并把它当成一个寻找智慧的过程,变得深刻而固执。所以当我在10岁那年拿起一本《侠客行》时,我父亲会因为我的不务正业而痛心,尽管我现在认为 金庸 也算是名著。

  21岁的郭欣并没有遇到这种尴尬,这名广东工业大学外贸英语系的学生翻阅最多的是时尚杂志,这种口味和他当工程师的父亲郭毅相去甚远,但郭欣并没有因此受到父亲的责难。他甚至鼓动父亲学习上网看小说,并获得成功。资讯的密集刺激和感官的高度膨胀已经让郭欣很难像他父亲按部就班地啃掉中外名著,他喜欢在网上浏览帖子、寻找新生代写手们的最新作品,并乐此不疲。“还有短信,我很喜欢发手机短信。用最精简的语言清楚描绘一件事是很考功力的,而且其中有很多搞怪的幽默,非常趣致。”对此,郭毅并不反对,用什么方式去阅读,由儿子自己做主。

  多媒体、流媒体;博客、电子小说,早已不是发黄的巴尔扎克可以只手遮天的年代。在资讯汪洋中嬉戏冲浪比挑灯夜读更具愉悦,在郭欣看来,“有那么多Flash、视频和音频,任何时间其实我都在阅读,抱着一沓纸正襟危坐是枯燥了一些。” 至于大部头,他推崇的是一本成功学书籍《做人不做事,做事不做人》,认为在其中可以获得创业宝典。

  “阅读”未必就要“读书”

  踢开看图识字,70年代生人的阅读启蒙是《米老鼠和唐老鸭》,此前有谁见过从不穿裤子,但洗澡时被人撞破还要捂住下身的鸭子?这个发现比《十万个为什么》还要伟大。80年代生人的阅读启蒙是《灌篮高手》和《七龙珠》,樱木花道去不去NBA和孙悟空变不变猩猩一样,是个引人入胜亟待探寻的未知,况且,当中有人人都需要的励志成分。

  所有的迥异都是时代赋予的选择权所决定的。郭毅和我父亲是在阅读都奢侈的年代寻找精神口粮,但可惜,那时候没有卡通和漫画这样的粗粮,只有巴尔扎克这样的鲍鱼。口味跳高之后又面临新的选择匮乏,即便粗粮出现,但精神上的东西,谁又敢轻易转换口味?而面对名著,无论谁都不好意思囫囵吞枣,反复精读才能品出滋味。但在报纸都能无限扩版的今天,即便是最有阅读经验的办公室文员,也不敢轻易断言自己能够逐字读完,那样会导致内伤。

  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我告诉你,很多东西,不必细读,浏览一下就行了。所有东西都关乎于时间,你要学会最大限度地使用它。”如果这名享年52岁的阅读大师活到今天,就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是他儿子,肩负着生存和竞争的砝码,在不同的生活节奏和社会角色之间来回转换。他的教诲在今天会大有市场,人们都在自动自觉地“浏览”当中。

  5%,这是一个调查数据,显示着中国目前保持读书习惯的人数比例。但“读书”和“阅读”之间并没有等号存在,而是“分子”和“集合”之间的关系。郭毅读 《三国演义》 ,郭欣读《金刚》,隔壁的大龄女白领读《老友记》,楼上的主妇致力研究如何避免绝望,途径各自迥异,目的殊途同归,除去睡眠的时间,人人都活在阅读的框架内,避无可避。

  文化工业进化的必然

  经典被装进电视里浮光掠影,畅销被放进浏览器大肆横行,晦涩被制成胶片反复解读。在层出不穷的载体之前,我们很难摆出“做思考状”的造型,只能全情投入自己的注意力,深陷其中。阅读变成以注意力决定效果的娱乐方式,浅得可以一眼望穿。就像我们看电视上的 李敖 ,是因为把“深”的任务转嫁给了他,而我们只需要浅显地读李敖。

  但就像郭欣很感谢父亲不干涉自己的阅读,只作引导,浅阅读从来就不是问题。郭毅也在儿子的影响下学会了发短信,上BBS冲浪,他认为这种阅读方式“浅”却不“薄”,并且能够保持速度,和时代节奏同步。深浅阅读之间泾渭分明但绝不相生相克,对阅读者而言,只是意味着宽泛的选择和不同的快感。对于深阅读而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和美学修养熏陶的过程,我们在BBS内毫无目的地四处闲逛,在博客内费尽心思地寻找某人的网志,在MSN的名字上竭尽心力想表现出语言的小趣味,都只是为了那唾手可得,又简单纯粹的快乐。浅阅读及其衍生的"读图时代"、"动漫时代",都是文化工业进化的一种必然。

  浅阅读的群体正迅速膨胀,而这些速读人群却恰恰多是知识阶层。深浅阅读辨别不出精英和文盲,两种阅读观的意义在于它们都能同时存在,并且让人各取所需,QQ谈情与飞鸽传书对不同的人带来的是同样的感受。

 

 返回首页  济南市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