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翰
马国翰(1793-1857),字词溪,一字竹吾,原籍山东章丘大柳树村(今属圣井镇),其曾祖父时迁居历城南权府庄(今济南市历城区全福庄)。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历任陕西洛川、石泉、泾阳等县知县,官至陇州知州。著有《玉函山房全集》四十一卷、《目耕贴》三十一卷、《红藕花轩泉品》九卷、《玉函山房藏书簿录》二十五卷等,辑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是清代著名的辑佚学家、藏书家,被学者推举为“清代辑佚第一家”。
马国翰生平无他嗜好,唯喜读书。因苦于家贫藏书无多,故每见人有奇编密籍,必百般设法僭来抄录。他在搜书、藏书、读书的过程中,发现《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中著录的书目,遗佚散失的占十之八九,学者想读到这些书籍已很困难,于是马国翰立下了宏愿——辑佚,决心做一番大规模的古书辑佚工作,他平生最为钟爱和孜孜以求的便数藏书和辑佚书。《续修历城县志》记载:“国翰家贫好学,自为秀才时,每见异书,手自抄录。及官县令,廉俸所入,悉以购书。所积至五万七千馀卷。”
藏书是辑佚书的基础,辑佚书是藏书的发展。所谓“辑佚”即编辑记录已经散失不传的文字资料。马国翰从二十二岁起就已开始动手辑书了。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无论是教学之余,还是从政之暇,他总是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把自周秦以来迄于唐代诸儒的撰述,广征博引,无不搜辑。有的古书原本已佚失,但个别片断,或摘用于某些著作,或引入一些注释,或分别列于类书的不同门类、条目。把这些残存的只言片语辑录起来,整理有序,虽不能恢复原貌,但可看出大致轮廓。他孜孜不倦地进行这项浩繁的工作,“殚心搜讨,不遗余力”,为编著《玉函山房辑佚书》付出了心血。“玉函山房”,取自济南南郊的玉函山。玉函山,相传汉武帝东巡路过此山,得一玉函(玉石匣子)而得名。马国翰年轻时曾在这一带教书辑书,故以玉函山房命名。“玉函”二字可释为玉做的书套(函)。马国翰藏书、辑书、珍书如金玉,故“玉函山房”更有其高雅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