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净

  义净(635~713):唐代泛海赴印度的求学僧、译经师。俗姓张,字文明。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他敬慕法显、玄奘业绩,立志西游。咸享二年(671),只身自今广东番禺附波斯船赴印度,四年二月在恒河口之多摩梨帝登岸,在印度十三年,历三十余国,其中以在王舍城北的那烂陀寺留学时间最久。先后得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合五十万颂。武周垂拱元年(685)离开那烂陀,仍循海路归国,又在南海滞留近十年,于证圣元年(695)到达洛阳。义净归国后,备受唐廷优礼,武则天赐予三藏之号,安置他在洛阳佛受记寺,使之专心译经。义净先与于阗僧实叉难陀等共译《华严经》,对华严宗的建立有很大贡献。又自行译出佛典五十六部。从这些的译作来看,他用力最勤并热心加以传布的是律部。

  另有著述《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五种。《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书是研究7世纪中外交通史的要籍。他翻译的《金光明最胜王经》、《孔雀王经》等对日本奈良、平安时期(8~12世纪)的佛教有重要影响。(《中国历史百科全书》 第4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