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人,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代表作有《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冰鉴》、《曾国藩家书》等。
曾国藩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读书伴随着曾国藩叱诧风云的一生。在京为宦的十二年里,曾国藩广泛阅读,广交朋友,他经常和一些良师益友在一起切磋如何读书,读什么书,最出名的是他的“刚日读经,柔日读史”,这些都为他日后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杰出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学识基础。
曾国藩曾定下读书的十二条规矩: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其所无、月不忘其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曾国藩主张读书要专注,也称曾国藩的“耐”字诀。曾国藩曾说:“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他要求读书要做到:“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意思是读经以明理,读史以知事。
曾国藩不仅勤于读书,而且善于读书,深得要领,他曾说:“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其见解可谓精辟至极。曾国藩读书注重消化归纳,从而提出自己的精当见解。
他很重视做读书笔记,除经史外,常随手摘记,使得他的读书精深有用。曾国藩曾说:“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训,不手抄则不能记。”
活到老,学到老,他的子女在整理他遗物时,发现他去世的前一日还在阅读《理学宗传》中“张子”一章,并且写下了日记,这也是曾国藩生平留下的最后的文字。
曾国藩读书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言传身教,他留下的一千余封家书多数有教子读书的内容。在写给儿子纪泽、纪鸿的信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他认为读书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而且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骨相,继而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毛泽东早年认真地读过曾国藩的著作,尤其对《曾国藩家书》一书十分推崇。1915年6月,毛泽东在一封信中说道:“尝见《曾文正公家书》有云:‘吾阅性理书时,又好作文章;作文章时,又参以他务,以致百不一成。’此言岂非金玉!”这是他借曾氏之语来表达自己今后治学要专心致志而不再兼营并骛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