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释卷”上新啦:节气篇——立夏

  亲爱的小朋友们,本期为大家介绍的节气是——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开始。在公历5月5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从春到夏,满眼的嫩绿已悄然换成了蓬勃的浓绿。《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讲:“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假”是大的意思。夏天,农作物生长到了最快速的时节进入了生长旺季,故有“立夏看夏”之说。

  立夏物候有哪些现象呢?

  一候 蝼蝈鸣

  “蝼蝈”自古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认为是土中的害虫。天气渐热,害虫多生,物候的变化提醒人们在农作物快速生长的时节要注意预防虫害。而《礼记训纂》则认为是蛙类。立夏之后,田间地头的虫和蛙们都叫了起来。

  二候 蚯蚓出

  立夏五天之后,就可以看到蚯蚓在雨后出现。蚯蚓生活在湿润的土壤当中,它依靠皮肤呼吸。但是雨后,由于土壤中的空隙被雨水填满,氧气被挤出,土壤里的含氧量下降,蚯蚓无法呼吸被迫爬出地面来透气。

  三候 王瓜出

  立夏后,气温迅速攀升,农作物生长也越来越快,王瓜的藤蔓开始迅速攀爬生长。

  立夏节气早在战国末年就已经被确立。古时候,季节转换,对于住在皇宫里的皇帝来说,这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件。从春到夏,天气越来越热,现在的我们可以吹空调、吃冰棍儿消暑,但古人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呢?和我们一样,古人在夏天也喜欢凉的东西。皇帝在南郊迎夏祭神后,会回到宫殿对王公大臣们进行赏赐,其中主要的赏赐便是冰。那时候他们虽然没有冰箱等制冷设备,可是他们有在冰窖里保存的天然冰。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雪池胡同的雪池冰窖,就是当年有名的皇家冰窖。它存储的是每年腊月从太液池、什刹海及护城河中取来的天然冰。冰窖供冰的时间一般从农历五月初一一直持续到七月三十。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立夏节气的诗词吧

  立夏四月节

  唐·元稹

  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

  蚯蚓谁教出,王苽自合生。

  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

  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这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描写了大自然春夏之交的物候现象。“仲吕”出自“孟夏之月,律中仲吕”,是农历四月的代称,“朱明”指夏季。想要知道春天与夏天如何交替,农历四月请来火神祝融开启夏季。蚯蚓从土里爬了出来,自由自在地松着土,王瓜的藤蔓在快速地生长,桑蚕开始吐丝作茧,林中的雏鸟们正叽叽喳喳地等待着捕虫回来的爸爸妈妈……山峰之间,云雾缭绕,细细缓缓的小雨与人相伴而行。这首诗清新、惬意,生动地描绘出了充满朝气的初夏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