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孤独——读《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有感

(法)卢梭/著;吴桐/译

查看馆藏信息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法国哲人文豪卢梭的最后作品。里面的十篇漫步者遐想录,是卢梭“为自己而作”,书中展露了卢梭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同时它也凭着自身发放的光耀,照亮了无数在世俗社会当中卑污的灵魂。讲述的都是一个孤独隐居者与大自然对话的故事。

  爱,即是寻找相同的灵魂。好书如好的女人,可遇不可求。最早听说卢梭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在十年前,从中山公园旧书市场淘到此书后一直把她打入冷宫,一直到去年2月时才一睹她的芳容。

  那时我的心刚从与朋友合作的一项并不合乎我本性的事业中艰难地走出来,电台主持人工作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身远离了世俗之地,心即寂莫孤独了起来,恰好卢梭这本晚年之作讲的正是他远离是非之地后的孤独心境,于是就像一个刚刚失恋的男子遇到了一个对的人,尽管时间错过了十年之久,好书优于好的爱情之处就在于你可以随时与她谈恋爱,而她总是会以身相许,毫不介意你是花心大萝卜,处处留情。

  在一座少有人打扰的小岛上的散步遐思与大自然的净化之功,卢梭不期然间觅到了幸福之道:无所事事,无人打扰的过一种一个人的让回忆遐思充实起来的心灵生活。一本经典往往就是这样,它正好写出了你此时的心中所想所感,这本经典对你就有了意义,于是只有你自己才是这本书的最后的裁定者。

  经典重读起来更有味道,好书重读起来,就像第一次读一样充满了新鲜感,愉悦感。真正的阅读是在第二遍,较之第一遍感性,快速,第二遍慢读细品才能获得如作者对作品的真诚投入。我的读书方法是会意法,读大师的书采大师的精华,酿自己的蜜,即一种代入感,把自己的生命与灵魂放进去共鸣启迪唤醒反思,下面便是我从书中片断悟到而走心的营养。

  就这样,经过我认真的思考,我最终还是决定,将我的准则坚持到底。(不持疑不反复,因为这是我试验N次活法之后的选择)

  我再也不会为那些包含险恶用心的理论所困扰,再也不用为了非但我不能克服、恐怕整个人类的智慧都不能克服的困难而动摇。(想想外在世俗价值观,想想我曾经在尼采群里反驳不了的各类观点)

  我将选择一个最为牢固的地方作为我的智慧最为坚固牢靠的栖身之所(写作死嗑团啊~),让它在那里接受我的良心为他提供的保,护(来自另一个更高的自我的引领,读好书交良友即是因缘),使它再也不为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歪理邪说所干扰(我体验了太多的干扰之苦),也不会为此破坏我的安宁(心安,宁静,心境栖园,心灵的家园)。

  即使是在我的意志最为消沉、精神极度沮丧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回顾读书笔记是让我恢复身心灵元气的法宝,屡试不爽),即使是我忘掉了我推出准则的过程(我坚信做读书笔记是在戒定慧状态时写下的心得判断,这是最清醒状态下的认识,照此而行绝不会有错)。

  我也不会忘记我所推导和总结出来的、被我的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己对所有事物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完全是来自正确的,符合逻辑的分析判断,只有感受才是最真实的)。

  让那些攻击我的哲学家去横加指责吧!(真正的哲学是内在于行动的箴言体系)他们所做的一切对我都不会有丝毫的影响了(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他们仅仅是在那里白白浪费时间(时间会证明,我是走在正确的路上的)。在有生之年,我会坚定不移地按照我的准则去行事。(无论何时何地,与何人在一起做何事,必须让灵魂时时在场,才有存在的内心喜悦之感)。

  徒步图书馆路上,我常在临近玉符河边的公路下了车,一个人也如卢梭那般悠哉而行,至河岸下河道边,空无一人,一场冬雨过后,“无边落木萧萧下”,河深几许又绿波,草木有的枯黄,有的尚绿,色彩层次极为分明,此景最宜拍照,自从木心先生教我拍照三原则:构图,光线,细节之后,仿佛得了摄影窍门,随手一拍即引来点赞多多。

  于是就常有人建议我换个专业相机,会拍得更美,其实,在我看来,拍成美图,器材是第三位的,技术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灵魂,一颗审美的心。

  要具备一颗审美之心,首先得先有无功利之心,美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占有的,欣赏美时心是安静的,纯净的,甜美的,无所事事,无人打扰的,脚步是缓慢的,心情是散淡的,这样的心境时,美就会自动闯入你的眼帘,挪挪身子,换换角度,拉开距离,一幅美图是先在心中有,然后再拍下来的。

  也正如卢梭在小岛上的偶遇,美景最重要的是只能邂逅,不可追求,比如今天拍到的,若不是一场风吹雨打,落叶不会如此有如此凄凉之美,由此想到日本重视死亡之美,乃合天道自然,再若不是有闲情逸致,自己做主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此刻这份静美亦无人知无欣赏了。

  由物睹人,我仿佛化作书中的卢梭这样的一个孤独者的散步遐思也是恬静恬美的,我一天独处的时间算起来有至少三四小时,我就喜欢一个人读书,沉思,涂写,徒步,走进大自然。人生的孤独之境亦是大美,深沉之美,自得其乐,深得其趣,无人知晓,又何妨呢~

  最后说说译本,卢梭《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的译文老版本在翻译标准“信达雅”上比新版本更负责任,外文经典的翻译水准往往给读者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尤其是对初读者,对一本经典的喜好,译本的水准可能影响终生,由此亦可知藏书之重要性。

  (文/术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