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三体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刘慈欣/著

查看馆藏信息

  这可能是一个很白痴的问题,但是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曾有幸跟北师大研究科幻文学的吴岩教授聊过一次,曾探讨过中国目前的科幻文学。刘慈欣先生的《三体》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其实对于《三体》,我的看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这是一部打破了浪漫幻想的科幻巨著。

  世人不乏对于浪漫的幻想,年轻的男女幻想浪漫的爱情,现实的人们幻想着可以一夜暴富。也有很多人,甚至于科学家们,则幻想与外星生命产生联系,甚至幻想他们会帮助我们,提高我们的科技文明水准。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幻想浪漫爱情的男女往往不能走到一起,幻想一夜暴富的人们可能身无分文,而幻想外星文明帮助我们提高科技文明的人们,最终遭遇了“三体”星人的威胁。

  在刘慈欣看来,这个无限大的宇宙就是一座暗黑森林,高等级的文明对于低等级的文明,往往会施以暴力而非文明。这种以恶意揣测未知生物的行为,似乎有些杞人忧天,但是却有据可依。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当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然后高等文明进入了这片土地,最终使得美洲的文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过这种迅速发展的代价,是无数拿着弓箭标枪的印第安土著被手持火枪的欧洲殖民者屠戮。强大的文明可以帮助弱小的文明迅速发展,最简单实用的方式就是推倒弱小文明的一切,然后就地重建。从这个角度来看,刘慈欣《三体》中所提到的宇宙社会学是合情合理的——在不断地重生与毁灭中成长起来的拥有着强大文明的三体星人,完全有理由对弱小的地球产生觊觎之心。这也是为什么,最终《三体》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荣誉的一个原因,因为它写出了一个事实,打破了我们的浪漫幻想。

  可以想见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科幻文学创作可能会逐渐的走入一个繁荣期,这是好事儿。我一直坚信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科幻文学创作和悬疑推理文学创作的水平的高低,恰恰可以最直观的反应这个国家的国民文化素质水平的高低。因为创作和阅读科幻文学和悬疑推理文学,需要作家和读者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这也是为什么这两类文学一直属于小众文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可以假设一下,我们哪怕用最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坚信“天圆地方”的古人科普“相对论”或“日心说”,恐怕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他们连最起码的科学文化素养都不具备。除非我们能不断地提高古人的科学文化素养。

  在工业化革命时期,欧美的科幻文学和悬疑推理文学产生了一大批的经典,而这些经典能够产生的一个原因,是源自于作家和读者都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而当这一时期过去之后,科幻文学和悬疑推理文学会开始进入一个低谷,因为此时大家的科学文化素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科幻文学作者们想再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读者的求知欲越来越难。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欧美等国家的科幻文学作品难有经典之作的一个主要因素。

  反观我们,在这个时代无疑是幸福的,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加上国外诸多科幻文学大咖作品的铺垫,使得我们已经产生了一个产生科幻文学创作和阅读热潮的土壤,而在这一基础上,刘慈欣提出“宇宙社会学”,恰恰是一个突破,这个突破不但是创作上的突破,同时对于读者的科学文化水平也是一个提升。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随着我们的脑洞不断地大开,会有更好的科幻文学作品问世。而相应的,这些读者,尤其是小读者们,也会逐渐的对科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文/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