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17年6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山西,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山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新征程上,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扛牢政治责任,坚决守住稳粮保供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去年,山西克服干旱、极端秋汛等不利因素,粮食总产量达到284.2亿斤,为历史第二高产年;同时,大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我们要进一步扛牢稳粮保供政治责任,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建设二百八十万亩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种植比重,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防灾减灾并重,坚决完成全年粮食产量二百八十五亿斤以上的目标任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聚焦现有的四十六个重点帮扶县,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为重点,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不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聚焦脱贫群众增收问题,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兴产业、扩就业、助消费、强兜底,推动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

坚持“特”“优”方向,加快推进农业特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西山多地多、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去年,山西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1286.87亿元,同比增长8.1%;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完成两千六百二十亿元,同比增长20%。我们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提高初级产品质量,建设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围绕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建立科研基地和生产基地,促进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壮大产业集群,做优做大酿品、饮品、乳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全环节升级、全价值提升、全产业融合。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加快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实施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和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大力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推动现有四十五家国家级龙头企业走强强联合新路。推动品牌营销,做实做强“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五大平台,加快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山西、走向世界。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动力。近年来,山西农村改革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农业生产托管走在全国前列,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进一步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聚焦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攻坚,扎实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用活用好农村集体资产,开展集体经济示范村创建活动,不断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统筹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托管,通过扩面、提质、增效,推动托管地域由平原向丘陵山区拓展,托管品种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托管地块由生产条件较好的耕地向盐碱地、撂荒地、易地扶贫搬迁复垦地拓展,托管服务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托管效益实现保障农户合法权益和各类服务主体综合效益并重,提升社会服务现代化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创新乡村治理,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山西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去年,全面完成乡镇和村“两委”换届,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比例大大提高,为加强乡村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要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坚持培养与引进、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治理,深入开展国土绿化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推进六百个行政村垃圾污水治理和三十三万座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建设美丽乡村。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2022-07-1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商黎光(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