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赋能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乡村振兴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是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群体,这一群体面临着缺少土地、困难群众极为集中、搬迁后缺乏城市务工技能的问题,因而极为特殊。也正因此,这一群体需要特别关注,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乡村振兴中显得尤为重要。

新民社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共安置全县10个乡镇的1703户8073名搬迁群众,占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总人口的92%,瑶族、壮族分别占比70%和17%。新民社区距离县政府仅2公里左右,社区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搬迁群众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然而,普遍学历较低、务工技能较少、本地就业岗位有限等因素导致的群众难以充分就业,成为社区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我受派到巴马做驻村第一书记,有点惶惶然,更有压力和责任沉甸甸地压在心头。驻村第一书记听起来很神圣,可究竟能为百姓做些什么呢?我觉得就是一件件的小事,踏踏实实地做好他们最需要、最迫切的小事。那么眼下,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就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从哪里破题呢?我想利用好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文旅融合方面下功夫。

巴马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因为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着全世界不少游客前来旅游,每年长期居住巴马的“候鸟人”多达几十万人。“花哒街”(瑶语,意为美丽的姑娘)是新民社区门口的一条旅游风情街,长度约1公里,规划包含各类餐厅、店铺、非遗体验区、演艺场所等各类店铺100余个。我们充分利用疫情的旅游空档期,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丰富“花哒街”的旅游业态,引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此落户,打造巴马第一个非遗工坊,填补全县非遗产业化发展的空白;争取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专项资金助力巴马文旅IP培育开发,在“花哒街”开展地域特色鲜明、民族特色突出的墙绘项目,打造巴马网红打卡地;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在“花哒街”打造“书香巴马”公共阅读空间;为提前布局“花哒街”延长街区、扩大范围,专门邀请广西大学有关专家做好新民社区文旅产业发展规划……一点一点,一步一步,“花哒街”的面貌发生了变化。

当下正值全国部署稳岗拓岗的政策举措、多措并举扩消费,全国各地游客正纷至沓来,除了巴马传统景区,“花哒街”也已成为游客的一个新去处、新选择。游客多了,老百姓就不愁没有就业机会了。经初步测算,“花哒街”各类项目完全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超过8万人次,直接拉动社区居民群众家门口就业近300人,带动相关就业近500人,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就业是头等民生大事,是稳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有就业才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进而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花哒街”的实践表明,推动文旅产业与乡村融合,优化、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水平,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极具操作性的方向之一。打造区域性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集聚区,能很好地吸纳周边劳动力就业。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培训,提升老百姓的综合素质,并能吸引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能人创客“反向创业”,进一步带动巴马旅游产品、模式、业态创新,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2022-09-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刘扬(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新民社区第一书记、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处长)